凯时app下载地址

凯时app下载地址

当前位置: 主页 > 凯时app下载地址 >

最新凯时app平台商船三井(商船三井的介绍)

2023-09-16 18:48:36

海运届的五大联盟分别是由哪些船公司组成的?

经过重新组合,现存的只有全球四大海运联盟,包括:1)大联盟,大联盟由日本邮船、赫伯罗特航运、东方海外及马来西亚国际航运组成;2)A·P·莫勒/马士基集团;3)新世界联盟主要成员包括美国总统轮船、现代商船及商船三井。4)CKYH海运联盟由阳明海运公司、中国远洋、川崎汽船及韩进海运

MSC(地中海航运)/MSK(马士基海陆航运)/CMA(法国达飞航运)

CKYH(海运联盟,取自COSCO中远\k'line川崎汽船\YANGMING阳明海运\HANJIN韩进海运字头)OOCL东方海外航运/NYK日本邮船/HAP(HAPAG·LLOYDCONTAINERLINES)赫伯罗特货柜航运APL美国总统航运/HMM现代商船/MOL商船三井/EMC长荣海运/CSCL中国海运集团/

TSL德翔航运/POSA海南泛洋/MATSON美森航运

one船公司one船公司地址

1、哪个公司可以外派one的船2、海运one谁做庄3、one航运公司工资4、one船公司中文名叫什么?哪个公司可以外派one的船

海洋网联船务(中国有限公司。海洋网联船务(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上海市,是一家以从事零售业为主的企业。该公司可以外派ONE的船。ONE船公司是日本的一家船东,由日本三大航运公司——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整合集运业务而成的。

海运one谁做庄

日本。one中文名称:海洋网联船务(中国限公司,中文简称:海洋网联船务。川崎汽船Kline、商船三井MOL、日本邮船NYK联合发出公告称将合资成立新集装箱航运公司,并将以“OceanNetworkExpress”作为新公司的正式名称(下面简称“ONE”。公告称,ONE船公司控股中心将设立在日本东京,并计划在新加坡成立全球总部,未来将在中国香港、英国伦敦、美国里士满和巴西圣保罗成立运营分部。

one航运公司工资

one航运公司工资是6k到8k。ONE船公司简介:由日本三大航运公司——日本邮船、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整合集运业务而成的OceanNetworkExpress(简称ONE船公司,2018年4月1日正式运营。

one船公司中文名叫什么?

one船公司中文名叫一船公司。

川崎汽船、商船三井、日本邮船联合发布公告称将合资成立新集装箱航运公司,并将以“OceanNetworkExpress”作为新公司的正式名称(简称“ONE”,正式运营日期为2018年4月1日。新船公司首要任务是整合三家公司不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集装箱航运业务,该计划早在去年2016年10月31日三家船公司联合发布的“集装箱航运业务整合协议通知书”中公布。

日本三大船公司本川崎汽船(KLine、商船三井(MOL及日本邮船(NYK于2016年10月31日宣布将合并集装箱业务,拟于2017年7月1日成立合资公司。

2018年4月1日起正式运营。在合资公司中,商船三井及川崎汽船各占31%的股份,日本邮船占38%的股份,运力可达140万TEU,全球班轮运力预计排名第六,约占全球7%的市场份额,主要负责包括日本以外的码头运营在内的集装箱运输业务。

上述三方协议于2017年3月24日签署,三方明年将成立一实体运营公司来分享相关信息。如果没有5月2日的投票,或者没被要求提供补充材料,该三方协议将于5月8日生效。

商船三井的介绍

株式会社商船三井(しょうせんみつい),简称MOL(Mitsui O.S.K. Lines, Ltd.),曾经也被缩写成MOSK,是日本的最大的海运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

集装箱毛重怎么算

MORU0108374是表示集装箱号,这个箱子的箱主是MOL商船三井。45R1是代表箱型,这个是95码,是指该箱是40英尺的冷高箱,常表示为40RH。长40英尺,高9.6英尺。

MAX GROSS WGT表示最大毛重,即这个箱子本身连同货物最大允许的重量为34000KG,即34吨。后面的74960是另一个计量单位:磅。

TARE WGT是皮重,表示这个箱子空箱重量为4670KG,10300磅。

MAX CARGO WGT表示最大荷载,就是装箱的货物允许的最大重量为29330KG,64660磅。

将皮重和最大荷载相加,即得到第一个数值最大毛重。

公司标准

某些大型集装箱 船公司 ,根据本公司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制订的集装箱 船公司 标准,这类箱主要在该公司运输范围内使用。如美国海陆公司的35ft集装箱。

此外,世界还有不少非标准集装箱。如非标准长度集装箱有美国海陆公司的35ft集装箱、总统轮 船公司 的45ft及48ft集装箱;非标准高度集装箱,主要有9ft和9.5ft两种高度集装箱;非标准宽度集装箱8.2ft宽度集装箱等。由于经济效益的驱动,世界上20ft集装箱总重达24ft的越来越多,而且普遍受到欢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腾飞,我国进出口贸易也越来越频繁,从而使集装箱的使用在市场上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MOL到底是哪个国家的船公司,能力如何?

分类: 商业/理财 >> 贸易

解析:

很多同行对MOL船公司还很陌生,我平时都遇到好多行家问MOL是哪家船公司?MOL也称MOSK(好象现在都不怎么流行这个称呼了)称为商船三井,被誉为同NYK,K-LINE齐名的三大日本船公司之一.

其实根据资料记载,商船三井在中国有一百三十年的宝贵经验。追溯至1878年,蒸汽船 “秀吉丸” 从日本九州的三池运送煤炭到中国来。自十九世纪以来,商船三井(原大阪三井)积极地参与经营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客运及货运业务,范围遍及大连,天津(塘沽),上海,汉口(武汉),福州,厦门,广州等地区。

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目前有15个分公司/代表处,及约有二百名员工,并分布在沿海各重要口岸及城市。(MOL广州OFFICE,我经常有去,还算了解!)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的总部设于上海,为商船三井的全资附属子公司,母公司设立于日本东京,并已经在日本及德国的法兰克福注册为上市公司。

MOL的计划是在以目前十五个分公司/代表处为起步点,商船三井(中国)有限公司将会在中国地区开设十四个新公司/代表处,特别是内陆省份,继续拓展业务网络,以进一步满足各尊贵客人的服务需求及配合中国未来发展大西北的重点开拓计划。

当然,这些都是一些文字上的资料说明,具体到MOL的航线,涵盖到世界各地,其中包括非洲,南美洲,中南美以及加勒比海,澳洲航线.中东印巴航线,欧地基本港航线,北美航线.

其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推出的优势航线应该集中在远洋线这一块,例如MOL的非洲航线,中南美以及加勒比海,都是比较核心的业务.在这里就我从事的非洲航线跟大家做一个介绍:

非洲航线方面,MOL投入了大量的运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条线路:南非航线,主要是在:

1.印度洋群岛(我个人认为是最有优势的航线)停靠PORT LOUIS,REUNION,TAMATAVE.这几个点MOL的速度是最快的,尤其PORT LOUIS是目前最快的,只要12天,远比MSK,P&O快.价格也比他们要平了.

2.东非航线,MOL有去三个点包括以下MOMBASA TANGA DARESSALAA 东非也是MOL非洲航线的亮点,时间比较快,船期都比较稳定了,价格也不错的.而且一般舱位在旺季的时候都会比较平稳.

3.南非航线DURBAN,PORT ELIZABETH,CAPE TOWN,这条航线的目的港是到到南美东,在南非的挂靠,和中转.另外在DURBAN可以做中转到南非的内陆点,例如说JOHANNESBURG,还有EASTLONDON!

4.西非航线,MOL主要是先停靠在DURBAN,(价格也还不错呀,时间蛮快的,只要15DAYS)然后在进入到西非的基本港.如LUANDA ,LAGOS,ABIDIAN,TEMA,LOME,CONTONOU,西非的基本港,LAGOS/APAPA,MOL的船期方面,比MSK要快近一个星期.

再接下来谈谈目前非洲航线的几大船东,主要有MAERSK,P&O(听说前者把后者收购了,MSK真要垄断非洲市场了),DELMAS,MOL以及PIL,MSC,CMA.

MSK是老资格的非洲庄家,最早进入到非洲的,他的优势集中在西非的一些港口,无论是西非的基港,还是内陆点都做的不错,而且是船期服务做得很稳定.尤其是内陆点做中转的业务,是几乎垄断了大半个非洲市场,通过长时间的经营,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很多国外的客人指定要做MSK.MSK利用自己强大的资金优势和够规模的网络支点,垄断了非洲市场,这是大家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P&O的优势应该在西非的基本港,价格上有优势,比起其他的庄家价格都要低一些,但是在旺季的时候舱位不足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严重的舱位不足.目前,在西非市场上,MSK跟MOL是共舱的,同一条船,船期和服务应该都差不多的,P&O的内部管理比较素乱,可能也是一个潜在的问题.

DELMAS 的船期是出了名的快,同时,价钱也是出了名的高,在广州市场有一个他的代理,但是主要业务应该是放在指定货方面,本人就不是很了解,也比较少接触.非洲的货源大部分说来应该是比较廉价的,过快的船期和价位,不一定迎合到客人的口味.

另外在非洲市场上还有PIL,MSC,CMA.PIL的主要优势集中在东非,价格是市面上最低的.可以收重柜,可以还考虑收危险品.不过他的致命弱点就是,在中转到新加坡的时候会有摔柜,经常会有一到两个星期.

MSC的价钱是比较低的,现在船期都调整的好快了,但是他的服务还是跟不上来的.MSC在深圳赤湾上的大船,一个星期只有一水,要是船满了就等下一水了,舱位就没办法保证了.但是我了解到舱位还是很暴的,道理很简单,MSC价格出了名的便宜.非洲的货源都想找便宜的船.价格便宜,服务就稍逊点.

商船三井(商船三井的介绍)

CMA主要优势应该是在北非的,西非,东南非的优势并不大,而且船期的稳定也是一个问题.

最后回归到MOL来谈,像我们公司作为华南MOL的一个庄家代理.手上操作MOL的货源都是通过头程FEED运到香港上大船,无论是黄埔还是深圳,都是驳船过去的,所以广深两地的价格差距不大的.MOL在香港开船后,一般到SINGAPORE,或者PORTKLANG中转或者换船.

至于价格方面,MOL的价格一直定位都是比较中高档的,即使平时在淡季也不会做到很低,这个价格定位就提高了MOL的客人的消费档次,分化了部分去非洲的货主,相对而言舱位就宽松些,MOL的目的港有不错的清关能力,集装箱在港口能够尽快的进行疏散和分拨.由于MOL的重点放在非洲航线,经营的时间比较长,相对船期就比较稳定,途径SINGAPORE换船,一般需要2-3天,但是通常情况下不会被摔柜,这个是很多MOL客户选择MOL的原因,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给您揭示MOL的”神秘面纱”,不知不觉就在这里讲了这么多,平时.一般人我都不告诉他的!但是到底MOL的服务如何,套用一句广告语:谁用谁知道!

MOL只有用了才知道好不好,船期快而且准时,服务崇尚高质量,而且MOL到非洲和澳洲总有另人不可思议的运价出现。MOL是少有几家船公司能非常即使更新自己的数据,以便客户迅速查到货物在运到港信息,总之对MOL是一个赞!

MOL有其严禁的管理风格,只是有一点另我苦恼,就是代理定舱需要提交SHIPPER的详细资料(美其名曰申请特价)•不知道别家走MOL需要这样操作么?这样走着走着客户难免全做成船公司自己的了……

日本四大财团的三井财团

三井财团(Mitsui Business Group),是日本四大财阀之一。资产总额为至少36万亿日元,雇员近24万人。核心成员有24家大垄断公司,其中银行2家、保险公司2家、工矿企业15家、商社1家、大百货商店1家、房地产行业1家和运输企业2家。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经理会、称为二木会,是三井财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三井银行、三井物产、三井不动产公司是财团的三大支柱企业,这三大企业的首脑人物形成最高领导核心,对外代表三井财团。除了二木会成员企业外,还有未参加二木会而参加月曜会的16家直系子公司。此外三井财团还通过贷款、持股和人事关系,控制着一批旁系公司,其中持股率超过10%的联带公司达114家。

三井财团历史

三井财团的前身是由三井家族统治的三井财阀。创始人三井八郎兵卫高利于1673年在江户(今东京)和京都开办绸缎庄,以后兼营钱庄。从18世纪20年代起开设了以经办银钱汇兑业务为主的三井兑换店,成为商业资本加高利贷资本;并同时资助封建诸侯,替德川幕府包办汇兑,作为御用特权商人而成为富商巨贾。到明治维新时,在日本明治新政权与德川幕府的争斗中,三井家族曾资助新的天皇制政府;如为政府筹集会计基金和壬辰战争的军费、发行“太政官札”、创立汇兑公司、以“为替方三井祖”名义管理官方钱财,发行“正金兑换证劵”(三井札)等。通过以上与明治维新政府的合作计划及建立深厚合作伙伴关系,在明治政权初年,三井家族将自己身份由御用特权商人转为新时代的政商,确保了自己的身份和利益不受政权更替而产生影响。1876 年(明治9年),由于在明治维新初年转到新朝廷方面,并得到明治政府的照顾把持了全国的金融业。三井家族在此时通过整合三井兑换店以及其附属金融机构及以掌握当时的官银为基础开办起自己的私营银行--三井银行;三井银行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第一家私人银行。接着三井家族又开办起三井物产公司。在1888年从政府廉价购入三池煤矿,1892年成立三井矿山公司。当时的公司负责人中上川彦次郎随即着手进行改革,撤销了原有的“大元方,以同族会议理事会为核心,确立工业、土地两大部门和银行、矿山、物产三大公司的所谓”两部三社制。”此后,财团不断扩大产业领域,进入了纺织业、采矿业和机械制造业等行业。控制了芝浦制造厂、王子造纸公司、北海道煤矿、轮船公司和钟渊纺织公司等。1909年通过成立资本达五千万日元的“三井合名会社”。1910年改组“三井合名会社”同时建立总持股公司,基本形成了近代的三井财阀体系;最终成为当时日本规模最大的财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出于战争需要,当时的政府逼切需要一家大财阀作为政府供应军需物资方面的核心和后盾;此时的三井财团看准了时势,与执政者签下了大量合作协议合约,因而在当时的军需品发展上大发横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三井财阀成为最大的垄断资本集团。而在战后不断出现的本国经济危机中,通过乘机合并一大批弱小企业来扩充增强了自己的体系。到1931年(昭和6年)三井合股公司拥有资金三亿日元,直系和旁系公司达到四十个;但因购买美元事件受指责,合股公司理事长团琢磨遭暗杀。五一五事件和二·二六事件后,军部和右翼势力有所抬头并对财阀进行攻击。因此三井财阀转变方向,向公共事业捐款,且三井家族退出第一线及不再公开持股数目等等。随着战时体制的实施,三井财阀又与军部合作,向军需工业和占领地事业扩展,最后在二战前发展成为拥有151个直系、旁系和投资公司的大财阀。其中仅三井物产的营业额40年代前期便达到30亿日元。二战期间,三井财阀的核心--三井银行,兼并了日本第一银行更名为帝国银行。其经营实力很快就超过了安田银行而居财阀银行首位,使得三井垄断财阀的直属企业和旁系企业通过此次银行合并得到更加雄厚及强而有力的资金支持,得到更快发展的机会。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三井财阀的规模是三菱财阀的1.5倍、住友财阀的2倍、安田财阀的3倍左右;三井财团所属直系、旁系公司及其子公司数量共达273余家,包括东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三井造船、昭和飞机、丰田汽车、日本精工等。三井集团实缴资本接近日本全国公司实缴资本总额的10%,可见该集团体系十分庞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战争结束后美国占领军对日本实行战后管制,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其中一件工具,三井财阀在此期间曾一度被政府要求进行解散。最后在政府主导执行的解散财阀行动中,三井财阀也不能幸免的被迫解体。三井财阀由于同政府关系长期较为密切,因而在解散中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更大的打击;所以在后来的复活中也因为受到某种制约而没有其他几家财阀那样快速地进行恢复和扩张,因而其当时的地位由二战前的第一财阀落到了三菱、富士、住友的后面。直到50年代初,由三井银行发起成立了月曜会,接着以促进三井物产公司的合并为目的而成立了总经理一级的五日会;一直到50年代后期,三井财阀的核心企业才走上正轨:通过重组三井银行、三井信托银行、大正海上火灾保险、三井人寿保险等4家金融机构恢复了经营活力,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撑;三井物产公司在三菱商事公司恢复的5年之后--1959年完成了恢复工作,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营销纽带;三井矿山虽然已风光不再,但其直系企业东京芝浦电气、石川岛播磨重工这两家濒临倒闭公司经土光敏夫治理后活力大增,东芝成为日本工业5强、石川岛成为日本工业50强之一,称雄于国际市场。为集团的重新集结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工业支撑,土光敏夫也因此而享誉世界工商业界。 到了1960年月曜会与五日会合并并改名为二木会,之后二木会逐渐成为三井财团的统筹领导机构。到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的所有公司通过加入二木会得以重新集结在一起;并全部以现代企业集团模式的新架构形式出现在政府面前,从而恢复元气成为昔日的大财团。

目前三井财团二木会的成员包括总公司及其子公司和联带公司,会员数量共达150多家。与日本其他大财团一样,三井财阀通过改革二木会重新建立了与自身有相关利益的关联性庞大产业集团。虽然三井财阀和其他财阀一样经过了解散和复活的过程,与日本其他大财团一样建立了庞大的产业集团。但是相对于三菱集团、住友集团,三井集团来说架构较为松散,在架构当中除原来持有的三井家关联企业外也包含如丰田汽车、东芝电器等独立性较强的公司。2001年,三井集团的核心企业樱花银行与住友集团的核心银行住友银行进行了合并,成立了三井住友银行;从此在金融行业诞生了新的巨无霸金融企业——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其他一些领域,原三井财阀的公司也与住友财团的公司积极展开了合并或者合作的活动。如日本最大的海运公司商船三井就是由原住友集团的大阪商船与三井财阀的三井船舶于1964年合并而成。目前其旗下产业有:樱花银行、三井物产、索尼、东芝、丰田、三洋、新王子制纸。

三井财团成功的奥秘就是凭借对产业链最上游资源类企业一般不超过10%的参股、入股作为润滑剂,取得资源品的长期价格控制优势;同时借助庞大的物流和贸易网络,把这种优势进一步巩固。这样的路径,在三井帝国的版图上进行了最大限度的复制,从核电站到鸡蛋,几乎囊括了所有能够想象的产业。也因此原因,甚少有人知道三井通过各种隐秘渠道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世界经济,尤其是与之一水之隔的中国——比如稀有功能糖产业。如果没有中国企业奋起直追,三井于7年前布下的棋局,将扼住13亿中国人未来健康食糖的咽喉。无论是农作物、矿产资源还是消费品,无论是原材料、中间件亦或是终端商品,在所有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环节,三井都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则隐藏起来,像极了“影子帝国”里的王者。 三井财团的经营策略就是如影子般站在企业背后,利用自己雄厚的资本、发达的贸易体系以及占有的丰富资源,在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向着世界微观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渗透。通过化整为零隐藏于大小各类企业背后的三井帝国,事实上有着自己的一套“行动 逻辑”——资源、贸易、金融以及信息是为关键词。逐一看来,全球贸易网络、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以综合供应链管理为特征的物流体系,以及强大的信息搜集系统,正是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得以高效运转的关键所在。2007年4月,三井物产决定将核能、生物燃料等新兴能源从原有的钢铁原料/有色金属本部划出,成立新的能源本部。原有的钢铁原料/有色金属本部改名为矿产/金属资源本部,以便将精力更集中于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石的开采和交易上。日本关西大学经济政治研究所的教授小松原聪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指出:“铁矿石等原材料上游产业,是三井综合商社海外扩张的重点,这不仅表现在铁 矿及金属资源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利润,同时也支撑着整个日本钢铁业在全球的翘楚地位。”如果将三井比作帝国,那么,铁矿石就是这个帝国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而这颗明珠的诞生过程,是对三井“帝国攻略”的最好诠释。目前,全球铁矿石的开采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巴西以及印度等国家。 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日本企业重点投资8家,参股16家。1965年,三井物产开始投资澳大利亚的罗布河(Robe River)铁矿山。1967年,继续投资澳大利亚的纽曼(Newman)铁矿山。目前,位于西澳大利亚纽曼西北112公里处的西安吉拉斯(West Angelas)矿山和潘那沃尼加(Pannawonica)的罗布河矿山由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三井物产、新日铁、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共同拥有和开采。 根据三井物产公布的资料,目前,三井还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日本伊藤忠商社共同拥有距离Port Hedland以南353公里的MAC铁矿和距纽曼以东15公里的BHP-OB23/25铁矿;在纽曼西北90公里处的BHP-Yandi铁矿、Port Hedland以东175公里处的Goldsworthy铁矿,以及位于纽曼山的威尔巴克矿山(Mount Whaleback),也由必和必拓、三井物产以及澳大利亚CI矿产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公司共同开发。而在巴西,三井物产早在 2001年就开始介入淡水河谷对Caemi Mineracao Metalurgia(CMM)公司的收购。据白益民所著的《三井帝国启示录》一书介绍,三井物产首先从CMM创始人的孙子Frering兄弟手中买进 CMM公司60%具有表决权的股份,加上之前已经拥有的40%的股份,三井物产彻底并购CMM后,再将一半的CMM股份卖给淡水河谷,帮助后者成功控制 CMM。在合作过程中,白益民透露,三井物产不仅向淡水河谷提供产品和技术,还积极给于后者以金融援助,帮助后者扩展业务范围。双方同时还有着非常密切的人员交流。例如,三井物产派人出任淡水河谷的客户经理,率领三井物产的客户管理团队常驻巴西,在现场推进与淡水河谷开展的各项业务。2003年,三井最终 拿到了巴西Valepar S.A.公司15%的股份——这家公司正是控制淡水河谷的母公司。在印度,三井的势力同样根深蒂固。 2006年淡水河谷与德国蒂森-克虏伯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中,印度最大私营铁矿石出口商SesaGoa公司表示,该公司将把铁矿石价格上调19%,从而积极策应淡水河谷的价格谈判。原来,三井物产拥有印度Sesa Goa公司51%的股份,该公司目前年产矿石量大约900万吨,其市场多元化,覆盖日本主要的钢铁厂及欧洲大的钢厂,在中国的主要客户包括宝钢、马钢、重钢、昆钢、南钢等重要的钢铁生产商。

标签